介绍:
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表现有哪些
一、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预计达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近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接近 GDP的200%;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总的看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从欧洲到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呈现加剧的状况,一旦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金融市场将大幅震荡,拖累经济的恢复性增长。相继发生的冰岛、西班牙、希腊和迪拜债务危机,就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带来很大冲击。(希腊债务危机: 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对其成员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希腊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 09年11月,迪拜财政部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以便进行债务重组。据《纽约时报》估算,迪拜世界公司的对外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总债务的74%。被此次迪拜债务危机深套其中的债权人包括汇丰控股、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全球多家知名大银行。)不仅如此,作为危机源头的美国金融业,其盈利前景仍存在很大变数。如身陷“欺诈门”的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集团,被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在销售次级抵押贷款支援类证券的金融衍生品时存在欺诈行为。讯息传出,由于高盛集团将面临司法调查,其声誉损失对业务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不同程度动荡。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乃大势所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危机后,主要国家和集团相继召开峰会,就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监管达成广泛共识。由于当今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源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反映的是当时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数十年过去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两大机构中的发言权势在必行。在匹兹堡金融峰会上,与会国代表一致同意将基金组织和世行份额向发展中国家分别转移5%和3%。在基金组织和世行会议上,也决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世行这一改革进展,使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投票权整体超过47%。
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出现多方面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
全球复苏进程中出现多方面结构性失衡,并引发次生问题:
一是供给恢复慢于需求恢复,引起通胀高企和政策两难。
二是服务业恢复明显滞后于工业,引起减排降耗压力和服务贸易失衡。
三是就业恢复慢于产出,自动化加速对劳动力的替代,造成就业市场永久性失业的疤痕效应。
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Virus变异、疫苗接种进展、供应链中断持续时间、全球通胀形势以及政策转向节奏均将影响经济增长前景。
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第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一带一路”建设应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以自由贸易为主线。
加快形成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互济开放的新格局。当前,以金融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滞后于实体企业走出去步伐,也滞后于产能合作的实际需求。
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11.4%。为此,在深化产能合作的同时,要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多种形式的自贸区网络。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明显扩大。
(3)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正是上述三方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加剧。这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它会对世界政治、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及走向
当前世界经济仍保持着复苏的总态势,但出现了全面下滑的新趋势。欧债危机发酵可能导致欧洲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可能出现3年左右的低速增长。总的来看,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经济形势是非常复杂、严峻的。
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期美国经济出现改善苗头,但长期增长的势头依然微弱,美联储近日决定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延长至2014年。美国经济75%以上来自私人消费,受房地产低迷和失业率高的双重影响,消费增长很慢,科技创新、新能源、出口等战略调整还没有到位。失业是美国经济的大问题,目前失业人口超过1300万,近半数是长期失业,以青少年居多,这是过去没有的现象。
目前其财政政策明显受到制约,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美国进入大选年,出台大规模应对举措日益困难。欧盟领导人峰会对欧债危机问题束手无策或立场不一,不仅拖累实体经济增长,还导致标普等评级机构下调部分欧盟成员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欧盟经济今年只能蹒跚前行。日本经济长期靠外需拉动,但受日元升值、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2011年日本出现了30多年未见的贸易逆差,加上国内部分产业呈现外迁趋势,预计日本经济今年增长前景黯淡。在新兴经济体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经济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通货膨胀困扰,在控通胀和保增长方面面临两难选择。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欧盟长期高福利政策以及巨额开支使财政赤字、公共负债难堪重负,但这些国家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政策调整,自身根上的问题和全球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欧债危机。希腊等高负债国家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经济持续负增长,政局普遍动荡。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政治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看不到彻底解决的希望。
风险正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向银行业扩散。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主权信用尚好的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大国也将发行新国债,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发债成功率,拉升外围国家的发债成本,3大评级机构对欧元区一些成员的前景展望为负面,可能继续调降等级,市场信心较为脆弱。
再次,各国博弈更加激烈。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酝酿深刻变化,各国利益诉求分化明显,在出口、科技创新等方面竞争将更加激烈,又恰逢多国大选,全球合作和政策协调难度明显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表现有哪些?
疫情走势仍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债务水平大幅攀升、宏观政策空间受限、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中长期增长仍面临较强风险挑战。
1、各国疫苗接种差异可能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不平衡性。
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后,全球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超过1亿人,死亡人数超过215万。疫苗接种速度对控制疫情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目前全球疫苗产能尚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受疫苗供给、运输条件、接种能力、接种意愿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人群接种情况可能明显分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同步复苏。
2、全球债务持续攀升加剧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
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均已为负利率或零利率,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依赖资产负债表扩张,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较大,将制约进一步扩张空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从疫情前的约4.2万亿美元升至约7.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占美联储总资产的60%以上,财政赤字货币化趋势已经显现。
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前的4.7万亿欧元左右升至目前的7万亿欧元左右。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前的约573万亿日元升至目前的700万亿日元左右,已经达到其GDP的130%。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快速攀升。
3、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均不稳定加剧泡沫风险,股票市场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宽松流动性环境下大量低成本资金追逐高收益资产,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大型科技股大幅上涨,2020年全年分别上涨88%、106%、680%,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滚动市盈率(TTM)已高达57倍,居于全球主要市场首位。
比特币等成为新的投资投机热点。比特币从2020年年初5000美元左右一度快速上涨至4.3万美元左右,此后有所回落,目前仍处于3万美元左右的高位,投机性特征显著、泡沫化风险严重。反映市场主要数字货币价格走势的ChaiNext5指数,已从2020年年初约360点波动上行至目前的2500点左右。
全球房价总体上涨。疫情前全球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疫情后宽松政策环境下长期贷款利率走低,购房成本下降,进一步刺激住房需求,推动全球住房价格普遍较快攀升,2020年三季度全球56个主要经济体住房价格平均同比上涨4.5%,美国、德国分别上涨7%、7.8%。
4、结构性不平衡矛盾凸显制约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经济复苏要素支撑仍不稳定不平衡。
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各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投资率大幅下行,教育研发支出受到挤压,将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受冲击尤为严重,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十年平均投资增长率将下行至2.7%,中等教育完成率可能下降至30%,两项因素将分别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0.4个和0.2个百分点。
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联合国预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目前的9.1%上升至2030年的11.7%,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升。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疫情影响下超过50%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于5年前,全球约1亿人口重返极端贫困状态,影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各国中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不足,部分国家社会矛盾更趋激化,族群对立和政治斗争加剧。英国脱欧加大欧洲政经走势不确定性,中东等热点地区地缘冲突仍多发频发,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速将较疫情前趋势性下行。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济恢复增长,经济复苏要素支撑仍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各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投资率大幅下行,教育研发支出受到挤压,将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受冲击尤为严重,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十年平均投
疫苗接种速度对控制疫情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目前全球疫苗产能尚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受疫苗供给、运输条件、接种能力、接种意愿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人群接种情况可能明显分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同步复苏。2、全球债务持续攀升加剧国际金融体
盛集团,被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在销售次级抵押贷款支援类证券的金融衍生品时存在欺诈行为。讯息传出,由于高盛集团将面临司法调查,其声誉损失对业务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不同程度
加大欧洲政经走势不确定性,中东等热点地区地缘冲突仍多发频发,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速将较疫情前趋势性下行。
投机热点。比特币从2020年年初5000美元左右一度快速上涨至4.3万美元左右,此后有所回落,目前仍处于3万美元左右的高位,投机性特征显著、泡沫化风险严重。反映市场主要数字货币价格